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> 2020年> 郝明義名家講座 閱讀進入組合體驗的時代

2020年

字級

郝明義名家講座 閱讀進入組合體驗的時代

【人間社 吳仕英 大樹報導】 2020-11-11
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11月10日「名人對話‧名家講座」,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五觀堂舉行,邀請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以「閱讀進入組合體驗的時代」為講題。郝明義特別點出今天閱讀的可能性比過去任何時代都多,有紙本書、電子書、有聲書、Youtube等,在這麼多選擇之中,我們可能面對的風險,也是擁有前所未有的高風險,我們要如何組合閱讀的體驗,引人深思,講座350人聆聽。

郝明義以「寫作」是文字的組合,「數學」是加減乘除的組合,「音樂」是音符加節奏的組合,「繪畫」是色彩、線條、光線的組合等,來說明組合的意義。

以「閲讀」來說,它是文字和圖像的組合。郝明義表示,有時候複雜的文字用圖表來解析,讓人一目瞭然。「千軍萬馬」這四個文字,也勝過畫家筆下的圖像,文字跟圖像是互補的。人生是學習各種組合的過程,圖像語言有學習的層次,但也是前後銜接的。好比不同年齡的兒童看繪本、圖畫書、橋梁書等。

郝明義也點出一般人的迷失,表示繪本不等於童書,漫畫也不等於日本漫畫,圖像也不等於藝術。圖像跟每一個人都有關係,文字也是大家都會使用到的工具。郝明義認為欠缺圖像語言的能力,是教育系統的問題。在台灣教育體系下,組合閱讀的能力在萎縮,因為將「網路」跟「紙本書」一分為二。

董事長將網路譬喻為「汽車」,紙本書像「行走」,各有各的功能。網路有其靈活、方便處,但是我們也要鍛練自己的雙腿,該行走的時候還是要行走。就像有人對音樂、配樂音感佳「過耳不忘」,也有人對文字「過目不忘」。要公平對待不同的組合,因為都有它的適性。

「萬般皆下品、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,讓讀書被汙名化,學習變成過重的負擔。2011年時,有位文華高中的同學沉痛的寫出「在升學主義的巨浪中載浮載沉的難民,抱著的只有讀書這塊浮木……沒有人會想在呼吸自由空氣的時候,觸碰那被考試浸得腐朽的木頭」。

郝明義分析「數位與網路」它有多媒體、具象、動態、外擴、社交、零碎、鏈接等特質。「紙本閱讀」具有文字、抽象、安靜、收斂、孤獨、整體、線性的屬性。沒有人能永遠只要動,不要靜;也不能只有白天,不需要黑夜。「行萬里路,讀萬卷書」,網路就像行萬里路,紙本好比讀萬卷書。在網路時代,將感官打開,在組合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。
1234567第1 / 7頁
追蹤我們